咨询时间:08:00 - 24:00

020-85163352

您现在的位置: 广东高职高考网 >  真题资料 > 语文  > 广东3+证书语文文体知识梳理(二)

广东3+证书语文文体知识梳理(二)

导读:本文整理了广东3+证书语文文体知识梳理的第二部分,其中包括:“记叙人称(第一人称、第二人称、第三人称)”;“叙述顺序(插叙、倒叙、顺叙)”;“修辞手法(比喻、拟人、排比、夸张、对偶、反复、反问设问)”。

   【导语】在广东3+证书语文考试中,熟悉语文文体知识是最基础、最重要的,因为只有熟悉了这些文体知识,我们在做阅读理解时才能更有逻辑地去分析文章,因此本文为大家整理了部分“文体知识”以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学习!

广东3+证书语文文体知识梳理(二)

  一、记叙人称

  1、第一人称“我”“我们”

  (1)作用:

  ①使文章更具有真实性;

  ②叙述亲切自然;

  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。

  (2)教材举例:

  (统编八上)朱自清的《背影》,(统编八下)鲁迅的《社戏》等,都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,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。

  2、第二人称“你”“你们”

  (1)作用:

  ①增加亲切感,拉近与读者的距离;

  ②利于交流思想情感,便于抒情。

  (2)教材举例:(统编九上)林徽因的《你是人间的四月天》,与第二人称“你”对话,亲切自然,情感真挚。

  3、第三人称“他”“他们”

  (1)作用:

  ①直接、客观地展现生活;

  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,形式比较灵活自由。

  (2)教材举例:(统编九上)曹文轩的《孤独之旅》,(统编九下)鲁迅的《孔乙己》。

  二、叙述顺序

  1、插叙:

  (1)定义:是在顺叙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有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,叙述完接着顺叙中心事件。插叙的内容是一个片段,它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。(插叙不在一条线上,至少有2个故事)

  (2)作用:

  ①交代了......内容(概括内容);

  ②解释了......的原因;

  ③推动情节发展,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;

  ④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;

  ⑤突出人物性格(形象);

  ⑥突出文章主题;

  ⑦丰富文章内容,使文章情节完整;

  ⑧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,避免平铺直叙。

  (3)举例:(统编九上)《故乡》一文,写作者回到故乡见到的闰士,已经不再是他记忆中的少年闰土了,由此而回忆起他与少年闰土在一起的欢乐场景是插叙。

  2、倒叙:

  (1)定义: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,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。倒叙内容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之一,只是位置移到了前面。(倒叙是一条线索,只有1个故事)

  (2)作用:

  ①开篇点题;

  ②制造悬念,激发读者阅读兴趣,使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;

  ③引出下文;

  ④使结构更加紧凑。

  (3)举例:(统编八上)《背影》一文,从不相见到不能忘,引出对背影的回忆,而文章最后又回到现实。

  3、顺叙:

  (1)定义: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。

  (2)作用:

  ①叙事有头有尾,条理清晰;

  ②使文章层次井然有序,脉络分明。

  (3)举例:(统编七下)《紫藤萝瀑布》一文,作者从见到紫藤萝写起,由远及近,并由此发出人生感悟:面对这一片紫色的花海,原先的悲痛也化为宁静。

  三、修辞手法

  1、比喻

  (1)辨析:甲(本体)如、像、似的、若、犹、好像、仿佛(喻词)乙(喻体)。

  (2)作用:

  ①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,给人鲜明的印象;

  ②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,便于接受;

  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,让人加深体会。

  (3)答题规范: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,生动形象地描绘了......的情景(特点),抒发(或烘托)了人物......的心情(作用)。

  2、拟人

  (1)辨析:把物当作人来写。

  (2)作用:

  ①将物人格化,描写形象;

  ②表意丰富,表达生动而有趣。

  (3)答题规范: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,把......拟人化,形象生动地描写了......的情景(或特点),抒发了......的情感。

  3、排比

  (1)辨析: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、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。

  (2)作用:

  ①句式整齐,增强气势;

  ②长于抒情,更有气魄;

  ③叙写透彻,条分缕析。

  (3)答题规范: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,句式整齐,有力(强烈)地写出(表达)了......的特点(感情)。

  4、夸张

  (1)辨析:对事物的形象、特征、作用、程度等做扩大、缩小或超前的描述。

  (2)作用:

  ①烘托气氛、加强渲染;

  ②引起联想效果,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。

  (3)答题规范: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,(突出)表现了.....的情感强调了......的特点。

  5、对偶

  (1)作用:

  ①句式整齐,结构一致;

  ②形式优美,音韵和谐;

  ③增强语言的节奏感,使语言节奏明快。

  (2)答题规范: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,句式整齐,形式优美,(突出)表现了......的感情。

  6、反复

  (1)辨析:同一个词语或句子反复出现。

  (2)作用:

  ①多次强调,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;

  ②抒情强烈,富有感染力。

  (3)答题规范: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,使人对......印象深刻,(突出)强调了.....的心情。

  7、反问/设问

  (1)辨析:

  ①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,不需要回答。

  ②设问是为突出所说的内容,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,自问自答。

  (2)作用:

  反问:①态度鲜明;②加强语气,抒情强烈。

  设问:①自问自答,引人注意;②启发思考。

  (3)答题规范:

  ①反问: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,加强了语气,突出(强调)了......的特点。

  ②设问: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,提出问题,引人思考,强调了......的特点。

  想了解更多,可以咨询我们的【在线老师

  以上就是“广东3+证书语文文体知识梳理(二)”的全部内容,更多关于广东3+证书的相关内容,如广东3+证书准考证打印、报考条件、招生计划、报名时间、考试科目、广东3+证书成绩查询、分数线等敬请关注广东高职高招网http://www.gdgzgz.cn/


上一篇:广东3+证书语文文体知识梳理(一) 下一篇:广东3+证书语文文体知识梳理(三)

广东高职高考网申明:

(一)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,敬请以教育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。

(二) 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,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。联系方式:邮件1227136834@qq.com

(三)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相关文章推荐